匙,《唐韻》是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常支切《正韻》辰之切。《說文》匕也。从匕,是聲。北宋皇祐年間的《蔡襄茶錄》:「茶匙要擊拂有力。」宋.陸游.病思詩:「數匙淡飯支殘息,一篆清香印本心。」宋人元人喝茶時,往往把乾果﹑蜜餞或菜蔬等泡在茶中。金瓶梅第七回:「只見小丫鬟拏了三盞蜜餞金橙子泡茶,銀鑲雕漆茶鍾,銀杏葉茶匙。」元代關漢卿的蝴蝶夢.第一折:「咱每日一瓢飲,一簞食,有幾雙箸幾張匙。」
匙,一直以來以單字詞出現,或者作為詞尾。
羹,卻是用肉、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。孟子·告子上:「一簞食,一豆羹,得之則生,弗得則死。」左傳˙隱公元年:「未嘗君之羹,請以遺之。」三國˙魏˙曹植˙七步詩:「煮豆持作羹,漉鼓以為汁。」可見羹,多作為詞尾。
兩字並用,只有羹匙。北方人說羹匙,茶匙,湯匙,匙鑰,嶺南人則說匙羹,茶羹,湯羹,鑰匙,鎖匙。可能在詩詞中無意中把詞序顛倒,譬如鞦韆變成了韆鞦。
匙羹,極度猜測的非常相信,是古越(粵)族語言的遺留,從福建𨴗南話到越南話,直到南洋馬來話,形容的字辭在後,名辭的字在前。這種倒裝用法,粵語比閩南話少,可能自古以來即有靈渠經廣西接長江連到華中華北,受北方語言習慣影響較大所致。閩南語:鞋拖=拖鞋、風颱=颱風....。越南文:雞肉 thịt gà(thịt=肉,gà=雞)
回覆刪除馬來文:buku cantik=漂亮的書(buku=書,cantik=漂亮)、bapa saya=我的父親(bapa=父親,saya=我)。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