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乜甚乜什

(investorsareidiots)



這個字,由人與十組成,代表十個人為一組,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士兵編制。

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,詩經中的雅與頌也是以十篇為一個組,即一卷,因此稱詩篇為「篇什」,簡稱為「什」。如:「佳什」、「篇什」。

如果根據集體回憶,在一些原始的中式單據上,會發現中國數字的大寫。十的大寫就是什。百的大寫就是佰。千的大寫就是仟。

什也可以解釋為什物與什碎,與雜碎相通。

"什麼"與"甚麼"的分別在何處呢?根據林語堂字典,兩者相通,但語氣有分強弱。"什麼"近似廣州話的"0羊",語氣比較輕,"甚麼"近似廣州話的"乜",語氣比較重。說到底,用法近似英語的any, anything與what 。譬如


  • 有"0羊"好食?=Any delicious food?
  • 乜都無得食!=Got nothing to eat!
  • 我乜都做得!=I can do anything!


讀音方面
康熙字典:是執切(si6+zap1=sap1)。現在廣府話讀做,zaap6(什物的什),sam6(什麼的什),sap6(什錦的什)。現在普通話卻念做she。日語念做sarani,看來都有很大關係。只有客家話念做ma(麼)。







甚究竟是什麼?用英語來解釋,就是great extent。即"非常"(very)。譬如甚好=非常好very good,甚大=非常大very big。

因此甚至就是指"情況非常達致...."。根據林語堂字典,甚至=even/go so far as to。

現在廣府話讀做,sam6( 甚麼的甚 ),sap6。 普通話:shen/she 。 客家話:shim。大家讀音多吻合。






字典記錄廣府讀音: mat1 me1 me2 me5 mi1 ne6
客家話: ma6 ma3
客家話海陸豐腔: mak7
閩南話: mi
普通話:mie / nie

康熙字典: 母也切(普通話擬作me,廣府話擬作ma)



康熙字典解釋 : 眼乜斜也。譬如,元代關漢卿望江亭,鬼祟醉眼乜斜。以前西夏語以巫爲廝乜。早見於《遼史》。

廣府話卻解作甚麼。廣州作家陳殘雲在1963年出版的《香飄四季》,偷偷摸摸不知做乜鬼?。傳聞乜字本字為物,以物字來問什麼。詳情要再多考究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糾正? 斗正? 矯正?

糾正究竟讀成斗正,還是矯正?首先要羅列有什麼讀音。 1)《廣韻》居黝切(g-au)《集韻》吉酉切,音朻。《說文解字》繩三合也。 2)《集韻》舉夭切(g-iu),音矯。《詩經·陳風》舒窈糾兮。《毛詩傳箋》窈糾,舒之姿也。 3)《韻補》叶居由切(g-au),結也。三國《嵆康·琴賦》瀄汨澎湃,蟺相糾。放肆大川,濟乎中州。 明朝宋濂《送張編修赴南陽教授序​​》:夫教授之職,以經術行義訓,導諸生,掌其課試之事,而糾正其不如規者,其責實至重也。 可見三個例子都沒有糾正的意思,反而矯正有糾正的意思。 《漢書·李尋傳》:先帝大聖,深見天意昭然,使陛下奉承天統,欲矯正之也。 從此得知,糾字是矯字在古代的同音假借字。糾正,本應讀作矯正。 明末《正字通》糾,俗寫從斗作紏,非。可見,自明末已經積非成是,把糾正讀作斗正。

兩個蘇字

有人寫甦醒,也有人寫蘇醒。誰對誰錯? 如果看康熙字典,甦,出自清初正字通,與另外一個字(左為丙支,右為生)相通,但沒有解釋,非常奇怪。 翻查台灣的字典,蘇本身等於甦醒,解釋為死而復生。同「穌」。左傳宣公八年:「晉人獲秦諜,殺諸絳市,六日而蘇。」 蘇醒從昏迷中醒過來或從萎絕中恢復生機。宋代牟巘的春雪詩:「但喜畦蔬得蘇醒,從今小摘有餘懽。」 甦醒則是從昏迷中醒過來。出版於明朝的西遊記,第三十九回:「教那多官甦醒回來拜君,方知是真實皇帝。」明末的初刻拍案驚奇,卷二十四:「直等兵快人眾來救,方才甦醒。」 雖然兩者相通,但蘇醒比甦醒出現得早很多呢。

好背

我們話人OUT,會說他好背。因為'背'就有偏僻的意思。背路,就是偏僻小路;背街-偏僻街道;背旮旯儿-偏僻的角落。住得偏僻,自然信息不通,人自然脫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