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五仙硬幣是一種過去流通的香港貨幣,面額相當於0.05港元,現已停止流通。而斗零是廣東及香港人(尤其是較年長者)習慣上對五仙/五分的叫法。
自明代起,中國與外國進行的貿易多以白銀進行,由外國進口中國之白銀主要為西班牙銀圓。西班牙銀圓標準重量為27.4克 。到清未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,於1887年起開始在廣州仿照西班牙銀圓之大小重量鑄造銀幣,因上有蟠龍像,習慣上稱之為龍洋。龍洋的輔幣中五分為一圓之百分之五,即白銀1.37克 ,合中國重量單位三分六釐。在廣州街市中普遍以「之辰代碼」,分別以「之」、「辰」、「斗」、「馬」、「蘇」、「零」、「候」、「裝」、「彎」來代表數字一至九,因此五仙便被叫作「斗零」。
在香港,港元原來亦是與西班牙銀圓一樣,為銀本位貨幣,港圓一圓之重量亦與西班牙銀圓及中國之龍洋一樣。1866年至1933年間的香港五仙硬幣均以白銀鑄造。1903年的五仙硬幣重 一點三七克 ,約相當於三分六釐(即 零點零三六兩 ),因而被稱作「三六」。當時在香港的果菜欄所用的暗語與廣州一樣,故此港圓五分亦稱為「斗零」。
1933年,港元取消使用銀本位,五仙硬幣亦改用黃銅-鎳合金鑄造。雖然港幣的五仙已於1989年停止流用,但「斗零」這個稱號仍然一直沿用下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