矜惜解釋為珍惜。北宋《資治通鑑·晉成帝咸康四年》:「虎曰:『 裕儒生,矜惜名節,恥於迎降耳,無能為也。』」北宋蘇軾《寄周安孺茶》詩:「貴人自矜惜,捧玩且緘櫝。」
矜惜,廣府文讀,ging sik,口語geng sek。同矜惜相近的就是(好聲)。
(好聲),本字好生,以前廣府口語好聲,等於把張生讀成張聲。好生解釋為非常小心。南宋導江人黎靖德於咸淳六年所寫的《朱子語類》卷十四:「這都是不曾好生去讀書。」 元朝太原人喬吉,長期浪跡杭州。他所寫的《兩世姻緣》第二折:「 梅香,好生伏事您姐姐。 」 清朝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第四十回: 「 好生著,別慌慌張張鬼趕著似的。」
另外一個講法就是敬惜,所謂敬惜字紙,即寫有文字的紙張表示尊敬和愛惜。寫有字的廢紙不可隨意丟棄踐踏,而需丟入字紙簍,專門收集後焚燒成灰,成為字灰,收集起來。每隔一段時間,便開壇祭造字之倉頡,然後將字灰送至大江大海,稱為「送字灰」或「送字紙」。明朝更頒布文昌惜字功過律,當中提及古人曾子和季路。(見維基百科)
論語中見到季路問孔子如何事鬼神。曾子即曾參,出身沒落貴族家庭,少年就參加農業勞動。後從師孔子,他勤奮好學,頗得孔子真傳。他積極推行儒家主張,傳播儒家思想,並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頗有建樹。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,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。
留言
張貼留言